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人物特写 > 正文
    购物车
    0

    乒坛名宿梁戈亮 :从玉林走出的世界冠军

    信息发布者:luoweirun
    2019-10-22 17:11:45    来源:玉林新闻网   转载

    我给自己立下了两条规矩:一不做德国国家队教练,二不入德国国籍。我从未想过要永远留在国外。是祖国培养了我,不管什么时候,我都是一个中国人!”

    ——梁戈亮

    【人物名片】

    梁戈亮,1950年出生,玉林市玉州区人,1965年从广西队进入国家乒乓球队,使用长胶打法。他是我国20世纪70年代男运动员中战绩最好的一位,五次参加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获得六枚金牌:1971年第31届世乒赛男团冠军,1973年第32届世乒赛混双冠军,1975年第33届世乒赛男团冠军,1977年第34届男团、男双冠军,1979年第35届世乒赛混双冠军;中美“乒乓外交”见证者之一。1978年、1979年两次获得国家体委颁发的荣誉奖章。

    梁戈亮一生与乒乓球为伴,他家就像一个“乒乓球历史博物馆”。这里的每一张照片,每一座奖杯,每一块奖牌,都讲诉了一段与乒乓球有关的故事。

    问:过去一年,您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答:我没有什么改变,很满意现在的状态。希望身体健康,好好享受晚年生活。

    问:未来,您对自己所处的行业(生活)有什么期待?

    答:乒乓球是我们的国球,它对我们的国家,对我个人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希望我们国家的乒乓球运动继续发展下去,让“小球”继续推动“大球”。

    问:您对家乡发展有怎样的期待?

    答:我经常想起玉林。前几年我回去还没有动车,现在飞机场都快建好了。我希望家乡变得越来越美好,家乡人民生活越来越幸福。

    梁戈亮,这三个字,在某个时期内等同于乒乓球。

    他从小打乒乓球,15岁进入国家青年队,21岁拿到第一个世界冠军,连续参加5届世乒赛拿回6枚金牌,见证了著名的中美乒乓外交……

    如今,年近古稀的他仍然活跃在乒坛,为推动乒乓球运动不遗余力。


    少小立志:苦难中坚守梦想

    梁戈亮一生与乒乓球为伴。他家二楼,就像一个“乒乓球历史博物馆”。这里的每一张照片,每一座奖杯,每一块奖牌,都讲诉了一段与乒乓球有关的故事。

    “你看,这个瘦瘦小小的就是我;这是李振坤教练。”梁戈亮指着一张黑白照片告诉记者。

    梁戈亮于1950年出生于玉林市玉州区,“我记得小时候,我的家就在西就小学门前,家附近有很多鱼塘。往南边一直走,就到了火车站……”话题一起,前尘旧事就像开闸而下的洪水,一遍一遍冲击着他的记忆。

    1971年3月,第31届世乒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这是梁戈亮作为国家队主力队员第一次出国参加世乒赛。他爆冷击败上届男单冠军、日本选手伊藤繁雄,助中国男队获得团体冠军。(梁戈亮本人提供)

    1964年7月,梁戈亮(右一)小时候在玉林地区乒乓球队训练的情景。(翻拍于《玉林市志》)

    “我原来在西就小学读书,后来才转学到了古定小学。”这一转,也让梁戈亮的人生出现了转折——在这里,他受到另一名玉林籍乒乓球运动员、“金牌教练”曾传强的影响,从此与乒乓球结下不解之缘。“那时候他已经是冠军了,是我们的偶像。”梁戈亮说,“我很感谢他。”

    梁戈亮在单亲家庭中长大,哥哥早年病逝,他与母亲相依为命,日常生活全靠母亲在一家小单位当工人的工资维持。小时候见到小朋友用的球拍比自己的好,他十分羡慕,梦想着自己也有一块那样的球拍。“母亲拼命加班加点省吃俭用,才凑够钱给我买了一块当时最好的球拍。”梁戈亮说。那块球拍7元钱,在当时可以买一担米,是他们母子几个月的口粮。

    生活虽然清苦,但梁戈亮从未放弃乒乓球。

    “我要当一名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为国争光。”时至今日,梁戈亮仍然记得小时候自己在作文课上写下的理想,这也是他一生追梦的真实写照。也许那时候的他也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会成为乒乓球历史上的标杆。

    当时,酷爱乒乓球的梁戈亮在原玉林县工人俱乐部练球。“他每次都争着请教练训练,一练就是两三个小时。”已经90高龄的梁家业曾担任过原玉林县乒乓球业余体校教练,他对梁戈亮的记忆尤为深刻。年幼的梁戈亮好胜要强,经常缠着教练打比赛,非要赢一场才肯收手。有时候教练觉得天色已晚便有意让他,但这反而激励了他更刻苦地练习。

    不凡成就:“秘密武器”威震乒坛

    梁戈亮家里有一张照片,是1964年7月参加全国中南赛区乒乓球比赛时拍摄的。那次比赛,他与曾传强配对双打获得第二名。第二年,他就入选了国家青年队。

    “在国家队,我见到了很多令我崇拜的运动员,比如庄则栋、李富荣等。我当时非常兴奋。”梁戈亮善于学习,他博采众家之长,球技不断提高。特别是在王志良的建议下,梁戈亮改打长胶,这让正手好、反应快的梁戈亮突飞猛进。为了练好基本功,梁戈亮还特地铸了一个两公斤的铁球拍用来锻炼手臂力量。

    在北京的家中,梁戈亮接受记者专访。

    1971年3月,第31届世乒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这也是梁戈亮作为国家队主力队员第一次出国参加世乒赛。

    说起那段历史,梁戈亮依然记忆犹新。那是1970年,球队正在为迎接第31届世乒赛做准备,“有一天我们训练完后,周恩来总理来了。他向大家询问乒乓球的后备力量情况,当时没有人说话,庄则栋于是推荐了我。”后来,他们专门准备了一场汇报比赛,“我和周兰荪打了一场。周兰荪球技很高,有‘重炮手’之称;我用长胶球拍,以削球为主。那天,我赢了他。”梁戈亮还记得那天周总理很开心,“当时周总理问我是哪里人,我告诉他,我是广西玉林人。”

    初出茅庐,梁戈亮果然没让人失望。决赛中,他爆冷击败上届男单冠军、日本选手伊藤繁雄,助男队获得团体冠军。那次比赛,年仅21岁的梁戈亮被称为“秘密武器”。

    这次夺冠,对梁戈亮来说是一次新的里程。此后,梁戈亮又连续参加了1973年、1975年、1977年、1979年的世乒赛,共收获六枚冠军;1978年、1979年两次获得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在第31届世乒赛期间,美国队员科恩因上错车而与中国乒乓球运动员庄则栋之间的互动引发了著名的“乒乓外交”。作为“乒乓外交”的亲历者,梁戈亮对这段被载入史册的经历印象深刻:“能见证那段历史,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梁戈亮告诉记者,比赛期间,有一天科恩在中国队训练时表示要跟中国选手练练球。“他说要跟梁戈亮打。我当时年轻,也没什么顾虑,就跟他玩了一会儿。”

    1971年4月,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随后中国乒乓球代表团访问美国,“起初名单上并没有我的名字,周总理特地嘱咐在名单中加上‘梁戈亮’。”

    时过境迁,当我们再次聆听这位老国手说起这段往事,依然能感受到当时的激情澎湃。

    赤子之心:“能为国家做点事,我很自豪”

    15岁入选国家队,21岁获得世界冠军,在家乡人民心中,梁戈亮早就是为国争光的英雄,是玉林人民的骄傲。因此每次回乡探亲,梁戈亮都要应约为家乡父老打几场表演赛,为球迷、乒乓球运动员做技术指导。他擅长使用横拍削球打法,以削为主,攻削结合,长抽短吊,灵活多变,每次表演赛,大府园灯光球场总是围个水泄不通。有一次梁戈亮回玉林探亲,连续打了三个晚上,以至于腿部抽筋,但他休息了一会儿又继续比赛。“是家乡养育了我。我希望能够为父老乡亲多打几场比赛,回馈家乡的养育之情。”梁戈亮说。

    1980年,梁戈亮从国家队退役,随后远走德国,是中国第一批出国打球的运动员。

    在德国期间,梁戈亮继续打球、教球、参赛。在国外漂泊20年,梁戈亮始终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我给自己立下了两条规矩:一不做德国国家队教练,二不入德国国籍。我从未想过要永远留在国外。是祖国培养了我,不管什么时候,我都是一个中国人!”

    他明白,祖国,才是他的人生归依。

    1997年复活节前夜的一场车祸,让梁戈亮决定回国。那天晚上,梁戈亮被一辆轮胎打滑的汽车拦腰撞上,导致手、腿、头部严重受伤。那年,梁戈亮47岁。

    发生车祸三个月后,他就参加了纪念乒乓外交25周年活动,那时候,他的膝盖里还打着钢钉,他是拄着拐杖去的。妻子马立军千叮万嘱不能打球,但梁戈亮看到乒乓球,连拐杖都扔了,“还是以前的老对手,他想赢我,老是吊球,忽前忽后的。”再说起这段往事,梁戈亮一脸云淡风轻。

    采访过程中,梁戈亮接到中国乒乓球协会的电话,邀请他参加在近日举办的“共同推动中美关系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相关活动,一听跟乒乓球有关,梁戈亮二话不说就答应了:“能为国家做点事,我很自豪。”

    梁戈亮收藏了不少乒乓球拍,有自己参加比赛使用过的,也有自己亲手制作的,每一块球拍都有着特殊的故事。

    难舍银球:“只要还能走,我就会一直打下去”

    回国后,梁戈亮受聘成为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传授乒乓球知识。“我母亲一直希望我成为一名医生,救死扶伤,我一直记着她的心愿。我在这里当未来的医生们的老师,通过乒乓球教大家运动健身,也算间接完成了她的心愿。”梁戈亮告诉记者。

    年近古稀的梁戈亮现在每天都会打上半个小时乒乓球,也依然在为乒乓球事业而忙碌。(图片由记者 林冬冬 摄 )

    如今,梁戈亮已经不再身披国家队战袍,也已经从北大医学部教授的职位上退休,但他的乒乓球生涯并未结束。记者约访他时,他刚刚从哈尔滨参加完第三届KTL大奖赛回来,这一赛事的冠军奖金是800元。

    事实上,梁戈亮从40岁起,就开始自掏腰包参加参加各种比赛,赢得了20多个冠军。而其实像他这样的元老参赛,即使夺冠也没有奖金,他却毫不在意。“我参赛不是为了奖金,也不是为了冠军。我热爱乒乓球,我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更多人喜欢我们的国球。”在他的认知里,乒乓球不管对于国家,还是对于他个人,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年近70,梁戈亮依然在为乒乓球事业而忙碌。他建立了一个乒乓球俱乐部,还在家里支起了两张球桌,一张球台用来与人对练,有小孩来练球,就教他们打球;一张是自动发球机,没人来的时候他就跟机器对打。梁戈亮说:“只要还能走,还能站,我就会一直打下去。”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